第四天行程:穿越竹南尖筆山,在大雨中迷路,幸逢牛群相助,得通大道至白沙墩(白沙屯)烘衣。後龍溪橋斷,於雨中涉溪,衣衫又溼,夜宿通霄郭醫生(同學)家。
〈越尖筆山*〉
曳足行登尖筆山,噴雲穿月洞門閒。
腳跟紅腫酸兼痛,無限前途步履艱。
*尖筆山位在竹南,是竹南唯一山峰,也是1895年乙未戰爭古戰場。
兩人拖著腳步攀爬尖筆山,途經「見返坂」隧道,但見隧道南北口各有後藤新平的題字「噴雲」和「穿月」。山路難行,走到腳跟紅腫酸痛,但前面的路途似乎仍無限遙遠,真是舉步維艱啊!
〈白沙墩*途中遇雨〉
天容黯淡霧迷離,海角山邊去路岐。
滿耳波濤風窸窣,當頭雷電雨淋漓。
指南幸有牛腳跡,燎火還尋枯樹枝。
欲借一椽來暫避,村人朴直不相疑。
賴和註:雨中迷途,幸逢牛群來自通宵,故逆尋蹄跡,得通大道至白沙墩烘衣。
*白沙屯舊名「白沙墩」,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的西北端。
突然天色昏暗、霧氣迷漫,眼看就要下大雨了。道上有岔路,分別通向海角和山邊,兩人應是誤入通向海邊的道路,故聽得滿耳的波濤聲,此時風雨雷電直下,接著就在大雨中迷了路。幸好遇到一群來自通宵的牛群,藉著牛的腳印,找到大路通往白沙墩烘乾衣服。賴和想暫借一處避雨,而此處村人善良直爽,不會對他們兩個外地人起疑心。
〈雨中涉溪(後壠)〉
急雨勢傾海,大風怒掀波。溪水浩漫漫,撼岸潮頭高。
柱折橋已倒,不涉將奈何。幸有同遊伴,相助自可過。
互以手交挽,涉足入洪濤。石滑常顛跌,流急行蹉跎。
驚心懸惴惴,到岸氣忽豪。回頭視中流,轉覺恐懼多。
準備渡過後龍溪時,正巧遇上急雨大風,只見溪水浩大,浪頭高舉撼動著溪岸。過河的橋已斷,沒奈何只能冒險徒步渡溪,幸好有伴同行,可以互相幫助。兩人互挽著手,一起走入洶湧的波濤之中。溪石濕滑,水流湍急,一不小心就失足跌倒。懸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向前行,到岸時突然感到勇氣十足,但回頭看看後龍溪,又覺得剛才真是驚險萬分啊!
〈宿通霄〉
海水颯颯雨瀟瀟,衣服沾濡路尚遙。
雲霧滿遮天盡黑,遠燈明滅認通霄。
半肩行李自飄瀟,腹餒腳酸路更遙。
衣薄好憑風送去,夜深隨西入通霄。
耳中響著颯颯的浪聲和瀟瀟的雨聲,衣服都淋溼了但路途還很遙遠。雲霧遮天,星月無光,好在靠著遠方閃爍的燈光認出前方是通霄。半肩扛著行李,自覺飄逸瀟灑,無奈「巴豆夭」加上腳酸痛,感覺路更遙遠了。好在衣衫單薄可以憑藉風力而行,夜已深沉,默默跟隨著兩人進入通霄。
又
按路至大甲,腳疲遲一程。行入通霄街,夜色薄已暝。
聽說郭公醫,術高傳令名。援以同學誼,投謁無嫌生。
入門忽刺眼,揭帖壁上橫。歲晚謝拖欠,負債須還清。
及知此地人,窮至負醫生。富家亦如此,令余心震驚。
何意今時人,財重生命輕。賴及醫藥債,豈復人之情。
慼然吾心憂,忽忽已雞鳴。
按路可行至大甲,但腳力已疲乏,兩人決定去同學家借宿,暫緩行程。走入通霄街時,夜色已薄,聽說同學的醫術高明,在當地傳有美名,人稱郭公醫。
登門拜訪,同學立刻施以援手,不嫌生份叨擾。進門時眼睛突然被牆上張貼的公告(揭帖:張貼的公告)刺了一下,上面寫著:已至歲末年終,請將積欠的醫藥費還清。原來此地人窮到欠醫生錢,窮人也就罷了,但是富人也欠醫藥費,這樣的情況令賴和十分震驚。為何現在的人重視錢而輕忽生命?醫藥費也賴帳,哪是人之常情呢?正當心中難過憂傷時,似乎聽到雞鳴,天也快亮了。
醫者父母心,不忍貧苦人因付不出診金而受病痛之苦,遂行方便,允其賒欠。但此等救命錢卻為有錢人所拖欠,不僅影響醫生採購藥物和醫療用品,更枉顧他人的性命。若取消此方便之門,又怕窮人受苦,真是左右為難,或可採用排富條款,應更符合公平正義。
第五天行程:涉大安溪,過苑裡,至大甲訪友李天財君,夜入鰲西(台中梧棲)。
〈渡大安溪*〉
不是沙灘便石灘,此中未信有波瀾。
利滋灌溉民多賴,行旅休嗟道路難。
*大安溪位於台灣中部,為苗栗、台中天然交界線。
大安溪中不是沙灘就是石灘,不相信其中會有波瀾起伏。此水利益甚多,人民仰賴其灌溉,所以不要感嘆道路難行。
〈過苑裡*〉
涉盡大安溪,穿行苑裡街。雞聲纔過午,日影已斜西。
問路人爭報,途程幸不迷。遙遙艱步履,重復結芒鞋。
*地處苗栗西南方,南鄰大安溪北岸與台中市大甲區相鄰。
渡過大安溪,穿越苑裡街,午後的雞叫聲好像才剛過,轉眼間就已日影西斜。感謝一路上爭相報路的民眾,兩人才不致於迷路。但路途實在遙遠,舉步艱難,芒草鞋都不知重新結了幾回。
〈道 中〉
狺狺犬吠出籬笆,婦女窺人面半遮。
嘴渴腳痠村店遠,求漿一叩野人家。
半路走到口渴腳酸,但離村店尚遠,只能向郊外的一戶人家叩門,要點水止渴。一隻狗猛叫(狺狺:狗吠聲)著竄出籬笆,有位婦人半遮著臉走出來窺探。
〈大甲訪李天財君〉
不約來過亦殺雞,知君內助有賢妻。
阿爺年老還強健,猶自孫兒手抱攜。
行至大甲,順道拜訪李天財君,兩人不請自來,仍受到盛情款待。李君生活美滿,家中有賢內助,其父雖年老,但身體硬朗,還可手抱孫兒享受天倫之樂。
〈夜入鰲西*〉
初過生疏地,兼之夜色迷。不知行已到,猶自問鰲西。
*鰲西為台中梧棲古地名。梧棲古稱「竹筏穴」、「網罟寮」居民多以捕漁為生,又位於鰲峰山西麓,因此也稱「鰲西」。
夜色迷茫,不辨路之遠近。
兩人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夜色迷茫,無法分辨路之遠近,不知已行至鰲西,還問當地人鰲西要怎麼走。
第六天行程:行經汴仔頭(台中大肚),中途迷路,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,總算回到竹仔腳(彰化和美鎮)。
〈汴仔頭*渡〉
喚渡灘前立,風雲白日斜。渡船難傍岸,港路漲浮沙。
倉廣留空壁,芒生已著花。溪中基石露,往昔幾人家。
*汴仔頭現為台中大肚。
站立在喚渡灘前,天上風雲變換,白日橫斜。港口因泥沙淤積,以致渡船難以靠岸。岸邊廣大的倉庫只剩下空蕩蕩的牆壁,淹沒在芒草花中。溪中基石已露出水面,無法通船,以前不知有多少人家,如今也只能憑空想像了。
〈迷 途〉
沙畑千頃莽無涯,雜樹寒芒一片遮。
方向已迷心已亂,無人野壙日西斜。
在無人可問的曠野中,只見千頃旱田(畑:旱田)、雜草叢生,一片樹林和芒草遮住了前方的道路,迷路的兩人心頭亂糟糟,眼看太陽又快要下山了……
〈竹仔腳*1〉
欲到中寮道,行行似已差。不知此何地,隨便問人家。
離城纔四里,去路尚多叉。轉向溪*2橋過,前村竹仔腳。
*1:竹仔腳現為彰化和美鎮。
*2:大肚溪。台中與彰化的交界。
想去中寮道,但走著走著又覺得好像偏離了路線,不知道這裡是何處,隨便找戶人家詢問,原來離城才四里,但往前還有許多叉路。
轉上橋渡過大肚溪,前村就是竹仔腳,終於快到家了,這次旅程也接近尾聲。
從這20多首詩作中可發現,賴和擅於寫景敘事,常有別出心裁、幽默獨到之處,字裡行間充滿對人的感受和關懷。
〈新店溪喚渡〉中的曉色、溪霧、蘆葦岸和還在被窩中的渡船人,襯托出一大清早無人的寧靜,「幾聲魚躍出波心」更是畫龍點睛,神來之筆。
〈北埔〉則以紅似濺血的山色,象徵「北埔事件」的殘暴與血腥。
黑夜上山(由北埔深夜越嶺)的試膽大會,描寫生動,成功營造出詭異的氣氛,和獅岩洞傳來的寺廟鐘聲,形成強烈而有趣的對比。
讀〈雨中涉溪〉,如親臨現場,過程驚險萬分。對於心情的轉變,也有層次性的描述,從涉溪前的無奈,到行進間的不安,上岸時的自豪,一直寫到回視後的恐懼感。
入嵙崁鄉時,提及忘記鄉言的感傷。行走於鹹菜甕的山路時,也不忘對造橋鋪路的姜百萬表達感謝之意。在〈北埔〉一詩中超越民族偏見,流下慈悲的淚水。夜宿通霄郭公醫家時,也為當地人積欠的醫藥費感到憂心忡忡。拜訪好友李天財,還注意到其父的身體健康。仁者胸懷,令人覺得溫暖。
此外,這是一場肌耐力和意志力的鍛鍊,要克服「腳軟行踉蹌」、「腳跟紅腫酸兼痛」、「腹餒腳酸路更遙」和「嘴渴腳痠村店遠」的情況,還要具備迷路時的沉著冷靜、仔細觀察,才能完成這項跋山涉水的挑戰。
引用及參考資料
*網站:跟著賴和去壯遊 - 壯遊作品 (客家電視)
http://activity.pts.org.tw/hakka/ProgramC/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.aspx?PNum=328&CMNum=497
*賴和漢詩初編(民國83年6月出版)─林瑞明編 (P.192〈遊伴〉/ P.197~198〈宿通霄〉二首)
*愛詩網─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:〈國姓魚〉作者:吳萱草「題解」http://ipoem.nmtl.gov.tw/Topmenu/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?CatID=62